小狗抬花轿大班教案
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,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,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。那么问题来了,教案应该怎么写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狗抬花轿大班教案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小狗抬花轿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:
1、尝试创编歌曲,并用有趣的动作表现歌曲的情节。
2、对动物的特殊本领感到好奇,体验探索动物世界的乐趣。
3、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,体会与同伴交流、讨论的乐趣。
4、愿意交流,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活动准备:
1、课件“小狗抬花轿”
2、各种动物的头饰、可以作花轿的各种物品如:绳子、竹竿、鱼网、纸盒、扇子等
活动过程:
一、动物的特殊本领:节奏火车
1、师:这段时间,我们一直在研究动物,知道了动物是我们的朋友,还了解到动物有许多特殊本领,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,把你知道的动物有什么特殊本领,介绍给大家,好吗?
2、幼儿按节奏来介绍动物的特殊本领,每个幼儿要介绍别人没有说过的。
二、创编歌曲
1、师:你们说得真好,让我知道了原来动物有这么多特殊的本领。出自:大;考、吧"咦,看啊,来了几只小狗,看看他们有什么本领?
2、看看讲讲,(看课件“小狗抬花轿”):
(1)八只小狗抬花轿,老虎坐轿把扇摇,忽然发生了什么事?谁能来表演一下?
(2)老虎可生气了,它是怎么做的?谁来做做?
(3)八只小狗响了什么办法对付老虎?请几个小朋友来演一演。
3、师:我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唱出来吧。指导幼儿富有情趣地唱歌“小狗抬花轿”。
三、合作表演
1、引导幼儿创编歌曲
师:除了小狗抬花轿,还有谁会抬轿子?谁坐在轿子上?
2、引导幼儿分组讨论,创编动作。
3、合作表演,自找道具并创编动作,将歌曲里有趣的动作表现出来。
教学反思:
活动中,把孩子喜欢的儿歌与旋律结合起来,让孩子真正学习自己喜欢的、感兴趣的知识,相信这样的学习会更加有效,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。
小狗抬花轿大班教案2活动目标:
1、认真观察画面并参与讨论,理解诗歌内容,初步学习朗诵。
2、大胆创编小狗战胜老虎的情节,并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。
3、通过对比、感知老虎与小狗的强弱之差,从小学会关心弱小。
活动准备:四张故事图片。
活动过程:
一、出示第一张图,引导幼儿仔细观察。
1、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上有些什么?
2、师:花轿里会坐着谁呢?(掀开帘子)喔!原来是只大老虎。它想坐着花轿到山里去看风景,于是请来了8只小狗来抬它。老虎为什么要让8只小狗来抬花轿呢?
教师放音乐,让幼儿初步体验抬轿子的节奏感,体验大老虎座得很舒服。为下文小狗为何挨打做铺垫。
3、我们来学学老虎是怎么叫的。老虎连叫声都这么响,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老虎啊?
4、这只凶猛的老虎坐在花轿里看上去怎么样?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?
5、老虎这么舒服,抬轿子的小狗看上去是什么样的呀?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?
二、讨论、创编故事情节。
1、小狗吃力地抬着轿子往山上走,只听见“哎呦”一声,发生了什么事?(找个小朋友来说说,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。)
2、究竟是什么事呢?我们一起往下看(出示图二)图片上面讲了什么呢?
3、小狗忍受老虎的欺负吗?怎么办呢?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小狗吧!
4、幼儿讨论小狗战胜大老虎的办法,老师参与幼儿的
活动,聆听幼儿的讲述,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完成讲述。
5、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(2~3)
6、像你们说的一样吗?我们接着往下看(出示图三、图四)(体验“抛”的感觉)
为什么小狗气的汪汪叫,老虎却还睡得着。(突出老虎的目中无人,凶恶)
7、是图片上小狗的办法好还是刚才××小朋友想的办法好呀?
8、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?为什么?
9、如果小狗当时摔跤路,大老虎没有打小狗,而是原谅路小狗,那么又会怎么样呢?(幼儿自由讨论)
10、教师总结。
三、初步学习儿歌
1、教师把故事编成了儿歌一起来听听吧!
2、幼儿依照画面跟诵二遍。(教师可用动作提示)
3、可尝试幼儿独立朗诵,教师用动作提醒。
四、延伸。
根据儿歌内容表演,请“一只老虎”、“八只小狗”其它人念儿歌。根据音乐有节奏的表演。再次体验台轿子的节奏感以及座轿子的舒服。
附:儿歌《八只小狗抬花轿》
八只小狗抬花轿,老虎坐轿把扇摇。
一只小狗跌一跤,老虎对它踢一脚。
小狗气的汪汪叫,老虎呼呼睡大觉。
小狗抬轿到山腰,想个办法可真妙。
一二三,往上抛,老虎摔了一大跤。
小狗抬花轿大班教案3活动目标:
1、感受流行歌曲旋律,有表情的表现老虎神奇以及小狗伤心、生气等情绪。
2、通过创编、表演动作,理解,记忆歌词。
3、与同伴表演合作时,能有规则的控制自己的表演的动作幅度,不影响同伴的表演。
4、喜欢参加音乐活动,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。
5、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,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。
活动准备:
1、以学会按节奏念儿歌《小狗抬花轿》
2、音乐磁带,录音机。
活动过程:
一、幼儿复习儿歌《小狗抬花轿》,引入活动。
教师:你们还记得《小狗抬花轿》的故事吗?今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。
二、幼儿倾听、感受乐曲的旋律,尝试将儿歌与乐曲旋律进行歌曲匹配。
1.幼儿尝试用默唱的方法进行歌曲匹配。
教师:有一首曲子说的是小花狗抬轿的事,请你们听一听,用默唱的方式跟着音乐一起来会议这个故事。
教师:我也用和你们一样的方式唱歌,请看我的口型来猜一猜,你们和我唱的一样吗?
师幼共同尝试听音乐演唱歌曲,解决学习中的困难。
教师:这一次我们试着跟音乐唱出来,想一想如果有困难的话应该怎么办?
2.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匹配歌词并大声唱出来。
教师:这次老师不用口型来帮助你们了,你们会唱么?
三、师幼共同创编表演动作。
1.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创编表演动作。
教师:我们还可以 ……此处隐藏9260个字……,熟悉理解歌词
今天的花轿里坐的是谁呢?谁来抬花轿呢?这可是个有趣的故事啊。让我们来看看吧(幼儿欣赏课件)
1、教师提问:
你们看到了什么呢?谁来抬花轿?(八只小狗抬花轿)
花轿里坐的是谁?(老虎坐轿把扇摇)
一只小狗摔了一跤老虎是怎样做的?(老虎狠狠踢一脚)
小狗痛得汪汪叫,老虎却在干什么?(小狗痛得汪汪叫,老虎却在睡大觉)
小狗们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?最后发生了什么事?(花轿抬到半山腰,想个办法真正好。)(一二三往上抛,老虎跌个大老跤)。
2、出示图谱,看图谱说歌词。
(三)在倾听、理解的基础上学唱歌曲
老师把这个有趣的故事,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,你们想听吗?
1、教师清唱,幼儿欣赏。
2、随音乐师生同唱。(你大声我小声的形式2遍)
3、边看图谱边唱,帮助幼儿记忆歌词。(2遍)
4、幼儿随音乐演唱。(动起来)(2遍)
(四) 通过游戏巩固演唱歌曲
(1)教师扮演老虎,幼儿扮演小狗。
(2)分组游戏
(五)活动自然结束
教师与幼儿一起抬花轿走出室外。
小狗抬花轿大班教案15活动目标:
1、认真观察画面并参与讨论,理解诗歌内容,初步学习朗诵。
2、大胆创编小狗战胜老虎的情节,并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。
3、通过对比、感知老虎与小狗的强弱之差,从小学会关心弱小。
4、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。
5、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。
活动准备:
四张故事图片。
活动过程:
(一)、出示第一张图,引导幼儿仔细观察。
1、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上有些什么?
2、师:花轿里会坐着谁呢?(掀开帘子)喔!原来是只大老虎。它想坐着花轿到山里去看风景,于是请来了8只小狗来抬它。老虎为什么要让8只小狗来抬花轿呢?
教师放音乐,让幼儿初步体验抬轿子的节奏感,体验大老虎座得很舒服。为下文小狗为何挨打做铺垫。
3、我们来学学老虎是怎么叫的。老虎连叫声都这么响,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老虎啊?
4、这只凶猛的老虎坐在花轿里看上去怎么样?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?
5、老虎这么舒服,抬轿子的小狗看上去是什么样的呀?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?
(二)、讨论、创编故事情节。
1、小狗吃力地抬着轿子往山上走,只听见“哎呦”一声,发生了什么事?(找个小朋友来说说,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。)
2、究竟是什么事呢?我们一起往下看(出示图二)图片上面讲了什么呢?
3、小狗忍受老虎的欺负吗?怎么办呢?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小狗吧!
4、 幼儿讨论小狗战胜大老虎的办法,老师参与幼儿的活动,聆听幼儿的讲述,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完成讲述。
5、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
6、像你们说的一样吗?我们接着往下看(出示图三、图四)(体验“抛”的感觉)为什么小狗气的汪汪叫,老虎却还睡得着。(突出老虎的目中无人,凶恶)
7、是图片上小狗的办法好还是刚才××小朋友想的办法好呀?
8、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?为什么?
9、如果小狗当时摔跤路,大老虎没有打小狗,而是原谅路小狗,那么又会怎么样呢?(幼儿自由讨论)
10、教师总结。
(三)、初步学习儿歌
1、教师把故事编成了儿歌一起来听听吧!
2、幼儿依照画面跟诵二遍。(教师可用动作提示)
3、可尝试幼儿独立朗诵,教师用动作提醒。
(四)、延伸。
根据儿歌内容表演,请“一只老虎”、“八只小狗”其它人念儿歌。根据音乐有节奏的表演。再次体验台轿子的节奏感以及座轿子的舒服。
活动反思:
语言课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难,但是对于老师来说,如果不认真备课,设计一些能调动起幼儿积极性的方法,课就会上得毫无生气,死气沉沉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因此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,能让他们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《八只小狗抬花轿》是幼儿园大班的一节语言课。“八只小狗抬花轿,老虎坐轿把扇摇,一只小狗跌一跤,老虎对它踢一脚。小狗抬轿到山腰,想个办法可真妙,嘘,一、二、三,往上抛!老虎摔了一大跤,哈哈哈!”这首童谣不长,内容也简单。我是这样设计教案的:首先,通过听赏让幼儿知道童谣讲述了什么事情。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,引起他们的兴趣,我充分运用肢体语言,打算一边朗诵一边用身体动作把内容表现出一些来。然后分段学念儿歌,这个过程中也要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学习,之后通过带头饰表演来复习巩固童谣。最后还有一个讨论: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,如果你是小狗,你会怎样教训这只老虎?
在上课的过程中,我设计的肢体语言:抬、坐轿摇扇、跌跤、踢、睡觉、想办法、嘘、抛、摔、大笑等一系列动作,果然起到了预期的效果。当我很有语气又加身体动作的把童谣读完时,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,开心的笑着,他们一边学着某一句话一边学着动作,积极性特别高。这样带着动作学习,孩子们不仅积极性空前高涨,而且学习的速度有了明显提高。
在学念到“一、二、三,往上抛”这一句时,一名幼儿念完后加了一个象声词:“咣!”原来干瘪无味的“跌跤”,立刻变得有血有肉,丰满了许多我听后既出乎意料,又非常高兴,觉得这是这名幼儿创新火花的闪现,也正是所有幼儿创新的一个好机会。于是我灵机一动,对他大加赞扬,我想:再读时肯定所有幼儿都会加上一个象声词。果然不出我所料,每个幼儿读到此时都加上了一个不同的象声词,而且脸上都洋溢着创造的快乐。我欣慰地笑了。
由此我觉得,身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,适时、恰当的运用身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而及时发现、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。在“表演”这一环节,我担心幼儿自己设计不好,就把我的思路说出来让幼儿们去表演,虽然他们每个人都为能够表演感到高兴,但是却显得很被动,我说怎么演就怎么演,他们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。我想,如果我能够大胆的放手,让他们自己去设计,去表演,那么他们也许会设计出多种思路,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变被动为主动,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。
在最后环节让幼儿讨论时,孩子们基本都能回答出前面的问题,而在回答后面的问题时却不尽如人意。他们只是回答和书上类似的方法,如“把它摔个大跟头”等,没有把思路打开。课后我仔细想了想,找到了症结所在。因为孩子们都知道了书中的方法,受其影响和束缚,只能想出以它为例子的类似的方法。如果我改变一下方案,把这一环节放到“听赏”之中,在念完前半段之后便讨论,此时孩子们还不知道书中的结果,那么他们就能充分发挥想象,一定会想出各种不同的办法来。所以在备课时,应该考虑的全面一些,减少类似情况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