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设计方案

时间:2024-07-13 22:05:37
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5篇

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5篇

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,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,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。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教学设计方案 篇1

【学习目标】

1.知识与能力

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,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;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。

2.过程与方法

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,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,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3.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

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、发现,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,建立学习的自信心。

【学习重点】

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及应用。

【学习难点】

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、证明及其应用。

【学习过程】

一、创设情境

1.出示人字型屋顶的图片(55页),提问:屋顶被设计成了哪种几何图形?

2.小学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等腰三角形,这节课我们来具体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。

二、操作探究

1.动手操作

如图,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,并剪去阴影部分,再把它展开,得到的△ABC有什么特征?

学生课前动手操作,剪出图形,课上从剪出的图形观察△ABC的特点,可以发现AB=AC。

学生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: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,相等的两边叫作腰,另一边叫作底边,两腰的夹角叫作顶角,底边和腰的夹角叫作底角。

找出手中图形的腰、底边、顶角、底角(△ABC中,若AB=AC,则△ABC是等腰三角形,AB、AC是腰、BC是底边、∠A是顶角,∠B和∠C是底角。)

2.探究问题

(1)刚才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是轴对称图形吗?它的对称轴是什么?

学生思考、回顾剪纸过程,动手把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,容易回答出⊿ABC是轴对称图形,折痕AD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

(2)把剪出的△ABC沿折痕AD对折,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,填入下表:

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

(3)从上表中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吗?说一说你的猜想。

学生经过观察,独立完成上表,然后小组讨论交流,从表中总

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。

引导学生归纳:

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(简写成“等边对等角”);

性质2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、底边上的中线、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。(三线合一)

性质3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,对称轴为顶角角平分线(或底边上的高,或底边上的中线)所在直线。

三、合作交流

1.性质的证明思路

通过上面折叠的过程的启发,你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吗?

学生: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,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,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。 小组交流,展示证明思路。

(1)性质1(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)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?用数学符号如何

表达条件和结论?如何证明?

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猜想的结论画出相应的图形,写出已知和求证,师生共同分析证明思路,强调以下两点:

①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两角相等,为证∠B=∠C,需证明以∠B、∠C为元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,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符合证明要求的两个三角形。

②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有很多种,常见的有作顶角∠BAC的平分线,或作底边BC上的中线,或作底边BC上的高等,让学生选择一种辅助线并完成证明过程。

(2)回顾性质1的证明方法,你能用这种方法证明性质2(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、底边上的中线、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)吗?

让学生模仿证明性质2,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。

问题:如图,已知△ABC中,AB=AC。

(1) 求证:∠B=∠C;

(2)

(3) AD平分∠A,AD⊥BC。

(4)

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,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,若证∠B=∠C,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可以知道,只需要证明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可,于是可以作辅助线构造两个三角形,做BC边上的中线AD,证明△ABD和△ACD全等即可,根据条件利用“边边边”可以证明。

2.证明过程

让学生充分讨论,交流,展示后书写证明过程

证明:方法一 作底边BC的中线AD

在△ABD和△ACD中

所以△ABD≌△ACD(SSS),所以∠B=∠C,∠BAD=∠CAD,∠ADB=∠ADC=90°。

3.几何符号语言表述

如图,在△ABC中

性质1:∵AB=AC,∴ = 。

性质2:

1∵AB=AC,∠BAD=∠CAD ∴BD = , ⊥ 。

2∵AB=AC,BD=CD ∴∠BAD= , ⊥ 。

3∵AB=AC,AD⊥BC ∴∠BAD= , BD= 。

4.典例分析

如图,△ABC中,AC=BC,CD是∠ACB的平分线,AD=4cm,∠B=30°,求AB的长及∠BCD的度数。

四、课堂小结

每个小组说说自己的收获

1.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。

2.等腰三角形的性质。

五、达标检测

1.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500,那么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。

2.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0,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。

3.在等腰△ABC中,若AB=3,AC=7,则△ABC的周长为 。

4.如图,在△ABC中,AB=AC,∠1=∠2,BD=BE,且∠A=1000,则∠DEC= 。

教学设计方案 篇2

  【创意说明】

以合作的形式,层层深入地探究,是本设计的特点。这篇自读课文看似浅显,不过是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,其实作者在这个游戏的回忆中,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:艺术与游戏的关系;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。

【教学步骤】

 一、导入

 简介丰子恺。

  二、小组探究

 1、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。

2、你认为作者主要是为了写游戏,还是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的,或者 ……此处隐藏1977个字……,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小鸟的快乐?

(二)悲伤:我们知道后来这只小鸟变成了一只非常悲惨的小鸟,你从哪些句子里读到的?

三、总结提升

看,作者在写这只小鸟时,紧紧抓住了小鸟的声音,动作写出了小鸟的可爱,对老鸟的动作描写间接的写出了小鸟的可怜,还用上了比喻句,如果让你写,你除了写小鸟的动作,声音,你还会写什么呢?(外貌、想象语言、心理活动等等)

四、下笔写

昨天上完课后,同学们就一直非常关心小鸟的后来,小鸟后来到底怎样了呢?请你结合学习课文后你的理解来说说。

五、现场点评

抽生展示写作作品,现场点评。

六、板书:

一只小鸟

动作、声音……

比喻句

教学设计方案 篇5

一、概述

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

本科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,所需课时1课时。

生活中的旋转现象、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。

旋转与平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,对学生构建空间观念很有作用。

二、教学目标分析

1、知识与技能目标:(1)学生结合生活实际,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; (2)通过教学,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。

2、过程与方法目标:通过学生仔细观察、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。

3、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,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,渗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。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: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,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,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。

三、学习者特征分析

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,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,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。特别是加入图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。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就加入了大量的图画。

四、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

采用从生活实例入手,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,让学生在看、做、想中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及掌握,为了便于学生发现“平移和旋转”的运动规律并突破学习的难点,本节采用演示、小组合作交流、动手操作、自主探究、电教辅助的教学方法。

五、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

实物投影仪,多媒体课件、玩具风车、飞镖各一个,方格纸题单。

六、教学过程

(一)、激趣引入

由“游乐场游戏引入。

教师先说规则:一会儿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些词(滑梯、推积木、小猴表演),同学们先理解词的意思,然后用动作表示出来。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(面向大家),让他根据大家的动作猜出这个词并说出来。接下来一人猜词,其他学生用动作表示看到的词的意思。

回想我们刚才做的几个动作,你感觉它们的运动特点一样吗?其实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。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的读书资料上就为大家介绍了一些,在看书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读书要求。

[设计意图:从猜词游戏引入,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,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。因为对这些词的理解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,用形体表示词义又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事情。让学生先看读书要求,这样使学生知道学习内容,明确学习目的,带着问题和任务看书,使学生有思考的内容,同时对以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。]

(二)、观察比较,初步感知。

1、分类、感知。

(1)依次出示8个物体运动的画面。

(风扇的叶片转动、升旗、、推窗等)。(课件出示)

生随着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把看到的现象表现出来。

(2)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?你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?

(3)4人小组里讨论:怎么分?为什么这样分?

(4)平移和旋转有什么特点?根据学生回答用符号表示。

(5)揭题: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移和旋转。

刚才大家看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中,平移和旋转前后什么变了?(位置)什么没有变?(形状和大小)

2、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。

想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吗?欢欢想请大家试着做一做旋转和平移的动作。听口令用身体活动来表现这两种运动。

3、判断下面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,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?(课件出示)边演示学生边答,注意语言表达完整性。

(三)、深入感知,探究平移。

1、出示捉迷藏的游戏。(课件出示)

生观察,思考,按要求寻找福娃兄弟。

2、引导生认识平移的方法:看整图(板书)。

3、我们可不可以只观察图形的某一部分来研究平移呢?出示:三角形图。

(1)你能看出三角形往哪个方向平移的?(向上)你是怎么看的?(箭头)

(2)那么它向上平移了几格呢? (生发表不同的意见)

(3)请生拿出▲和方格纸来移一移,说一说。

小组讨论三角形怎么数平移了几个格子?引导生认识对应点。板书:对应点

(4)你还可以从三角形的哪一部分看出三角形也向上平移了3格?引导生认识对应边。板书:对应边

小结:在物体平移前后的位置上,任意选一组对应点,再数这组对应点中间有几格?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平移了几格。

4、巩固深化:

(1)课本P19试一试中间的三角形图,请生任意找一组对应点,用铅笔点出来,再数数三角形向下平移了几格?

(2)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

请你在蜡烛图和小鱼图上点一点,数一数,再把空填写完整。

指名汇报。你是怎么数的?注意纠错。

5、画平移后的图形

刚才我们已经学会怎么看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,你能画出一个图形平移之后的图形吗?

(1)试画 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。

(2)展示交流。

(四)、欣赏与拓展。

平移和旋转现象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,人们还运用平移和旋转创造了美丽的图案。( 课件展示图片)

体会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创造的美,了解平移和旋转的作用。

(五)、小结全课。

通过今天的学习,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

最后,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。同时,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、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。

七、教学评价设计

根据学生表现,设(1)最佳注意状态:注意集中,专心致志,全神贯注,注意稳定。

(2)最佳认知状态:感知清晰、观察敏锐、思维活跃、想像丰富、记忆牢固、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。(3)最佳情感状态:态度认真、学习热情、兴趣浓厚、充满活力、生动活泼。

(4)最佳意志状态:动机强烈、求知好问、主动积极、克服困难、能自制、有毅力。

八、帮助和总结

随时深入课堂,及时引导学生学习,对不懂的学生要及时讲解。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的新知识。

《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5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